台灣是一個多族群國家,拼音系統五花八門,隨著新住民人數越來越多,立委鍾佳濱建議教育部與文化部共同研擬一套適用性廣的拼音系統,作為語言學習的「萬用鑰匙」,以利學習其他國家語言,有助於在國外日常簡易溝通。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12日審議「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鍾佳濱以輕鬆有趣的影音圖文說明各種語言學習的拼音方式及障礙。鍾佳濱說,拼音是針對語言後設的學習系統,國人慣用的ㄅㄆㄇ是針對華語所設計出來的拼音系統,也是學習華語最精準的拼音系統,比中國使用的漢語拼音還精準。
至於國內各族群語言的拼音系統,閩南語主要採用部於民國95年公告的「臺羅拼音方案」;
客家語教材主要採用教育部「台灣客家語拼音」,課文及語詞的音標以「四縣腔」與「海陸腔」兩種為主;
原住民16族42語,各有其拼音系統。
新住民目前已出版的語文學習教材共有印尼、柬埔寨、泰國、緬甸、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等七國語言,拼音系統皆為羅馬拼音。依據教育部規定,十二年國民教育課程綱要語文領域的新住民語文課程,自108學年度依照不同教育階段(小學、國中及高中一年級起)逐年實施。
鍾佳濱認為本國學生除了學習華語、本土語言及世界通用的英語外,還需具備一套適用性高的拼音系統,以利學習其他國家或民族語言所用,讓國人至其他國家時能夠具備日常生活簡易溝通能力,因此他除了質詢外,也提出臨時提案,請文化部與教育部共同研議一套適用性廣的語言拼音系統,配合國家語言發展法,將類似羅馬拼音的此套語言拼音系統納入教學課程。
文化部長鄭麗君、教育部次長蔡清華表示,將徵詢語言學専家的意見及作更多面向的思考,鍾佳濱請文化部及教育部於三個月內向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評估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