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是我國不可或缺的研究主力,科技部有六成經費補助大學,針對行政院組織改造,立委鍾佳濱提出將國立大學隸屬科技部成為科技及學術部的構想。
鍾佳濱說,中央政府每年投入1000億元補助研究機構,科技部佔四成;
而科技部每年補助台清交等八所研究型主力大學128.6億元,
科技部年度預算477億元,補助大學研究經費183億元,佔年度總支出38.3%;
而大學校園業務收入合計554億元,科技部補助147億元,佔學校年度收入26%,由此可知大學與科技部互為共生,大學為我國不可或缺的研究主力。
憲法增修條文第十條規定「國家應獎勵科學技術發展及投資,促進產業升級」;1999年制訂的科學技術基本法規定「政府應致力推動全國研究發展經費逐年成長,使其占國內生產毛額至適當比例」。鍾佳濱詢問科技部長陳良基適當的比例大約是多少?陳良基表示,大約是國內生產毛額(GDP)的3%約5千億元,目前政府預算1千億元,業界4千億元,大致符合3%的適當比例。
鍾佳濱認為,既然大學與科技部唇齒相依,我們當借鏡先進國家的丹麥,該國人口數570萬人,原先所有教育事項皆由教育部主管,2001年改制成立新部會「科技、技術及創新部」,主管高等技職教育與科技創新。
最近在談組織改造,經濟部與原能會結合成經濟及能源部,環保署合併農委會林務局及水保局、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經濟部水利署及礦務局、中央地質調查所等業務成為環境資源部,交通部合併內政部營建署、公共工程委員會成為交通及建設部。
針對科技部,鍾佳濱建議改成科技及學術部,簡稱「科學部」,主管科技及學術教育,因為研究型的國立大學依賴科技助補助經費,科技部經費主要也補助這些大學。
鍾佳濱指出,台灣的醫院如台北榮總、台大、三總、屏醫、長庚分別隸屬於退輔會、教育部、國防部、衛福部、醫院董事會,但其業務主管都是衛福部。
對於科技部組織改造,可尋醫院模式,國立大學隸屬於「科學部」,業務主管仍為教育部,或是國立大學連同業務主管一同轉移至「科學部」?鍾佳濱詢問陳良基何者較可行?陳良基未正面答覆,但表示會列入評估,並尊重立法院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