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頭殼newtalk/謝建隆(曾任技職學院教師)]

  「私立大専校院轉型及退場條例」草案已在立法院審議中,専法通過後將賦予教育部明確法源處理私校轉型退場事宜,而在此同時少子化問題更形嚴峻,未來退場學校將非常可觀,尤以中南部、東部首當其衝,是否讓技職教育雪上加霜?值得重視!所幸已有立委洞悉此點,正舉辦技職教育論壇,讓技職教育振衰起敝帶來一線曙光。

  最近有三則與高等教育問題具關聯性的新聞,一是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公布「高等教育重要議題民意調查」,逾7成民眾擔憂「大學和產業需求脫節」、「大學過多,品質平庸化」、「優秀生流失嚴重」等,更有高達8成表示「畢業即失業問題嚴重」。

  其次,教育部統計大専校院學生數,近10年減少6萬4千人,其中工程及製造系所學生數大減6萬多人,餐旅服務領域卻大幅增加。

  第三則為少子化問題加劇,今年上半年新生兒僅有8萬9千多人,醫界預估,今年出生人口數恐會跌破18萬人,將創下金融海嘯後第二低。

  台灣少子女化問題由來已久,但遺憾的是,在1990年代出生人口數已明顯減少時竟開始廣設大學,不只原有大學擴大招生名額,也以極低的門檻核准新設大學,更糟的是讓専科升格技術學院、科技大學。目前全國157所大専校院(不含空中大學、軍警校院、宗教研修學院)中,私立技職校院與専科就佔了70所(技職校院59所、専科11所),這70所大多數是當年専科、高職升格上來的,也是「私立大専校院轉型及退場條例」所要處理的主要對象。

  専科升格為技術學院、科技大學後,不管是師資規範、教師升等及校務評鑑皆與一般大學無異,大多數師資來自高教體系,偏學術研究輕實習教學,讓技専校院學術化、大學化,嚴重斲傷技職教育,其後果就是基礎技術人力流失,加劇產業外流。

  也因多管齊下大幅擴張招生名額,導致生源不足。各校為求生存,拼命招攬學生,手段五花八門,其結果不只讓對讀書沒興趣或程度嚴重落後者也一窩蜂的成為大學生,甚至有幾近販賣文憑的情形。高等教育亂象,反映在學校科系上,在明星大學出路較寬廣的熱門科系,如電機、電子、資工、法律、金融等,在技職私校卻成為冷門科系,而學校則投學生所好的競相設置易讀又成本較低的餐旅、美容美髮、設計等科系,一切為了招生,完全未考量市場需求,而長期以來教育主管機關便宜行事,放任不管,導致「與產業需求脫節」、「品質平庸化」。

  在就業年齡上,過去原本在高職或五専畢業後可投入職場的青年,絕大多數選擇繼續升學,不只延後進入職場時間,更因學歷普遍提高,白領人力市場不足以吸納大批的學士、碩士,偏偏他們不願也不甘投入勞力或基礎技術工作,高不成低不就,人力往冷氣房擠,流汗的黑手沒人做。因此,台灣產業外移除歸咎於於投資環境、人力成本外,製造業的人力供給問題也難辭其咎。

  台灣雖然整體高等教育投資增加,卻因大學校數過多,不只稀釋高等教育資源,妨礙大學國際競爭力,也因校系設置浮濫,影響產業發展,讓高等學歷與就業薪資貶值,實在可悲!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相較於過去以拖待變,教育部著手控管餐旅科系的設置,自108學年不再核准增設餐旅系所,且透過調整私校獎補助款,鼓勵招收工業科技類學生,可說是亡羊補牢;同時教育部也提出「私立大専校院轉型及退場條例」草案,以因應少子化危機及大學過多的亂象,實值得嘉許,不過可預期的,恐會遭到私校反彈。

     未來如完成立法,啟動私立技専校院退場機制,衝擊最大的是中南部、東部地區學校,連帶也會影響區域發展。因此,若只是消極的讓私校退場,為德不卒,若能掌握契機,重振技職教育,落實技術及職業教育法,培育符合國家經濟及產業發展需求人才,這樣私校轉型退場才具積極作用。

  欣聞立委鍾佳濱發起不分藍綠的18位立委正舉辦技職教育論壇,欲集思廣益將振興技職教育納入「私立大専校院轉型及退場條例」草案中,讓我們在惋惜技職教育失落的同時,也看到希望的曙光。

https://newtalk.tw/citizen/view/5558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佳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